台灣毒蛇種類、特性和處理治療

台灣毒蛇種類、特性
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 均為腹蛇科,響尾蛇亞科,其眼球下方,鼻孔後之頰窩處有一對熱腺,對熱非常敏感,溫體動物如果侵犯它的領域距離約 60~80公分,它便頭部昂起,尾巴不停擺動及發出斯斯聲,準備做防禦動作(對其他生物言是攻擊 )
飯匙倩蛇受到干擾體軀膨脹會舉頭向前只有 180度攻擊動作。
鎖蛇受到干擾體軀捲縮成圓型並膨脹體軀,發出短促斯斯聲,出奇不意攻擊對方。

百步蛇、尖吻蝮



學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特徵:為出血性毒蛇,體型粗短中大型卵生毒蛇,頭大頸細,鼻吻向上翹起典型成三角行,頭部頂方為褐色體側有明顯黑褐色正三角形斑紋,腹部有黑色黑點,尾部黑褐色。
生態習性:日夜均會活動,平時棲息落葉林底層,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亦有微發出斯斯警戒聲及尾巴搖擺不停。
棲息地分布:本省花蓮、台東、屏東地區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竹林、溪谷等。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內可清楚看見點狀壞死黑色牙痕,傷口深、牙痕間距寬,快速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牙痕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感覺燒灼赤痛,壞死區域大小視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百步蛇血清

龜殼花、烙鐵頭




學名: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形態特徵: 為出血性中型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體背為褐色或棕褐色不規則深暗茶色圓形斑塊之三條龜殼樣花紋。
生態習性:夜間活動,棲息廢棄房屋木材堆,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之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舍旱地。
咬傷症狀: 咬傷數分鐘可清楚看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傷口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長水泡,傷口不停流出血水,感覺如烙鐵灼傷之刺痛,壞死區因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青竹絲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形態特徵:小型卵胎生出血性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且體色翠綠,紅眼睛,體軀兩側有各有一條白色或紅白雙色縱線,尾巴為紅磚色所以稱赤尾。
生態習性:大部分夜間活動,纏繞灌叢林樹枝上,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蛙類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墾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時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傷口感覺灼痛。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飯匙倩、眼鏡蛇、飯鏟頭(客家語)



學名: Naja nara atra
特徵:中大型毒蛇,有棕褐色、褐色、深褐色,其中黑肚者為體型較大,平常頭部為舵圓形,為卵生 神經性毒蛇,
生態習性:受干擾發怒時,頭頸噴張呈扁平飯匙狀會發出『噴氣嘶嘶聲』,頸背有寬白紋,內有黑點,擴張時看似戴眼鏡。
棲息地分布:全台低海拔乾旱農墾地、果園、灌叢混生之山坡地;大部分在日間活動覓食,以鼠類、蛙類為食。
咬傷局部症狀:牙痕淺小,傷口少許出血,很快變黑,周圍併發血水泡。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ㄚ節(客家語)

症狀
 
出血性毒蛇
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起水泡、淤斑、紫斑、漿液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皮下組織壞死 、噁心、發燒、嘔吐、血痰、七孔流血、瞳孔縮小、血尿、低血壓、抽搐、痙攣。6~48小時之內死亡。

神經性毒蛇
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神經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顎咽麻痺、口吃、垂涎、噁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呼吸衰竭。8~72小時之內死亡。

台灣毒蛇處理治療

1.在無法或尚未鑑定是否有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毒蛇咬傷之急救準則處理。
2.
先確知毒蛇種類,可以藉由圖片或網站上先確認毒蛇種類,最好可以將蛇一併帶到醫院請醫師協助診斷,如果真的無法辨識,可以選擇多種力價的血清
3.
被毒蛇咬傷後,除雨傘節 外,其他如百步蛇 、龜殼花 、眼鏡蛇、鎖鍊蛇 及青竹絲( 赤尾鮐 )等毒蛇 ( 台灣六大毒蛇) 均會造成腫脹的現象;因此,應儘速將皮帶或頸圈取下,以防止更大的傷害。
4.
儘速以彈性繃帶、絲襪或褲襪包緊患肢,包紮範圍越大越好。
5.
讓患者保持鎮靜,勿緊急跑動,勿因慌亂而延誤就醫時機,要記住「保持冷靜」是活命的唯一法則。
6.
如果咬傷現場有冰塊,則可以衣物裹住冰塊再覆蓋於傷口,使傷口附近的血流速度減慢,而延緩毒素發作時間。
7.
儘速送醫接受診治並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療 ,動物醫院通常並不會準備蛇毒血清,可以先行聯絡疾病管制局,詢問最接近您位置的血清供應處。
8.毒蛇咬傷時,無需吸傷口、電擊、燒著或切開,因為效果不彰甚至導致更嚴重的感染。
9.血清的選擇:5700元/瓶

出血性毒蛇:包括龜殼花和赤尾鮐,有一混合血清,以及百步蛇(溶血性)有單獨血清
神經性毒蛇:有雨傘節和眼鏡蛇,有一混合血清
同時具備出血性與神經性的毒蛇:鎖鍊蛇,有一單獨血清

所以能夠知道毒蛇的種類,治療的效果便會越佳!如過不清楚,可以使用多種力價的抗毒蛇血清。

抗蛇毒血清治療: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是國內唯一製造抗蛇毒血清的機構,目前生產抗蛇毒血清的種類計有: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混合血清、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混合血清、抗百步蛇蛇毒血清、抗鎖鍊蛇蛇毒血清(執照申請中,尚未大量產製)等四種。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後,儘快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即使在抗蛇毒血清注射後,一些腫脹、疼痛的臨床症狀仍免不了會出現,見下圖。


左圖上:患者被龜殼花毒蛇咬傷, 40分鐘內即送至醫院急救,並連續施打四劑抗蛇毒血清治療,本圖為72小時後之照片,可見傷口附近紅腫且有發黑壞死的現象。
左圖下:3 個月後,經植皮治癒後之照片。

結語:
近年來國人逐漸重視休閒旅遊,再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民眾接觸野外、山川等大自然環境的機會大增,也因此增加被毒蛇咬傷的機會。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時,千萬要保持鎮靜,不可慌張,並且儘量記住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等,如此將有助於醫師及時施打正確的抗蛇毒血清,而增加活命的機會。以下謹提出「四要、二不」口訣,供參考並請牢記。四要:要「看、脫、包、送」。「看」:看清楚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脫」:脫去戒指、手錶、手鐲。「包」:包紮傷口上緣。「送」:儘快送醫治療。二不:「不切、不酒」。「不切」:不要切割傷口。「不酒」:不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