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的病症狀診斷和治療

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又稱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綜合病徵,臨床 上以意識障礙和昏迷為主要表現。

病因】引起肝性腦病的原發疾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病所致的急性或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及各型肝硬化(肝 炎後肝硬化最多見)、原發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門靜脈分流術後或任何其他彌漫性肝病的終末期。一半以上的肝性腦病病例(多數是慢性肝病引起的)有明顯誘因,其常見的為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鉀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飲食、安眠 鎮靜藥、麻醉藥、便秘、尿毒症、外科手術、感染等。

臨床表現】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質、肝細胞損害的輕重緩急、以及誘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急性肝性腦病常見於暴發性病毒性肝炎,有大量肝細胞壞死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誘因不明顯。患者在起病數日內即進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無前驅症狀。慢性肝 性腦病通常屬於門體分流性腦病,由於大量門體側支循環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見於肝硬化患者,以慢性反覆發作性木僵與昏迷為突出表現,常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鉀利尿等誘因。在肝硬化終末期所見的肝性腦病多數起病緩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後死亡。

診斷和鑑別診斷】 肝性腦病的主要診斷依據為:嚴重肝病和(或)廣泛門體側支循環;精神錯亂、昏睡或昏迷;肝性腦病的誘因;明顯 肝功能損害或血氨增高。撲擊樣震顫和典型的腦電圖改變有重要參考價值。
在急性肝炎病情發展階段,如出現神志改變或昏迷,則診斷比較容易。如肝硬化患者有明顯肝功能失代償的症狀,或病史中有過門靜脈分流手術,或近期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應用麻醉鎮靜藥等誘因,肝性腦病的診斷也不難作出,此時如發現撲擊樣震顫和血氨 增高,則可以肯定診斷。
以精神症狀為唯一突出表現的肝性腦病易被誤診為精神病,因此凡遇精神錯亂而原因不明的患者,應警惕肝性腦病的可能性。肝性昏迷還 應與引起昏迷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腦血管意外、腦部感染和鎮靜劑過量等相鑑別。進一步追問肝病病史,檢查肝脾大小、肝功能、血氨、腦電圖等項將有助於診斷與鑑別診斷。

治療】肝性昏迷尚無特殊療法,治療應采取綜合措施:
一、消除誘因 某些誘因可誘發或加重肝性腦病。肝硬化時,藥物在體內半衰期延長,廓清減少,大腦的敏感性增加,因此患者多數不能耐 受麻醉、止痛、安眠、鎮靜等類藥物,如使用不慎,患者可迅速進入昏睡,直至不可逆轉的昏迷。當患者煩躁不安或有抽搐時,原則上禁用嗎啡及其衍生物、副醛、水合氯醛、度冷丁及速效巴比妥類,可注射小量安定、東莨菪鹼、或苯巴比妥鈉,用時減少劑量(至常量的1/2或者1/3)或減少給藥次數。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有時可作安定藥代用。必須及時防治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和大量的排鉀利尿和放腹水。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

二、減少腸內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一)飲食 開始數日內應禁食蛋白質。每日供給熱量5000∼6700kJ(1,200∼1,600kcal)和足量維生素,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 昏迷不能進食者可裝胃管鼻飼。脂肪可延緩胃的排空,最好少用。鼻飼液最好用25%的蔗糖或多糖溶液,每毫升產熱1Kca1,每日加進3∼6g必需氨基酸是可取的。胃不能排空時應停止鼻飼,改用靜脈滴注25%葡萄糖溶液維持營養,長期靜脈滴注者須作鎖骨下靜脈或頸靜脈穿刺插管。
在大量滴注葡萄糖的過程中,必須警惕低鉀血症、心力衰竭和腦水腫。神志清楚後,逐步增加蛋白質,但須控制在40g以下。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和產氨氨基酸較少,適用於肝性腦病的患者。
  (二)灌腸或導瀉清除腸內積食或積血 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性溶液(例如鹽水加白醋)灌腸,口服或鼻飼25%硫酸鎂30∼60ml導瀉。
  (三)抑制腸菌生長 口服新霉素2∼4g/日或選服卡那霉素、氨青霉素。近來試用滅滴靈0.2g,每日4次,療效和新霉素相等,適用於腎功能不良者。如患者已能耐受40g以上的蛋白質食物,即可停用新霉素。
  乳果糖(lactulose):口服後在結腸中被細菌分解為乳酸和醋酸,使腸內呈酸性,因而減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在有腎功能損害或耳聾、忌 用新霉素的患者,或需長期治療者,乳果糖為首選藥物。乳果糖為63∼70%糖漿制劑,每日50∼200m1,分次口服,從小量開始,以調節到每日排糞2∼3次,糞pH5∼6為宜。副作用為飽脹、腹絞痛、惡心、嘔吐等。近年發現某些雙糖(例如乳糖)和多醇糖(例如山梨醇)在結腸中經細菌發酵也可降低糞便的pH,減少氨含量,用以治療肝性腦病,效果和乳果糖一樣,但價格較便宜。

三、促進有毒物質的代謝清除,糾正氨基酸代謝的紊亂
  (一)降氨藥物常用的有:谷氨酸鉀(每支6.3g/20m1,含鉀34mmol)和谷氨酸鈉(每支5.75g/20m1,含鈉34mmol),每次劑量為4支,加入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谷氨酸鉀、鈉比例視血清鉀、鈉濃度和病情而定,尿少時慎用鉀劑,明顯腹水和水腫時慎用鈉劑;精氨酸10∼20g加入葡萄糖液中每日靜滴一次,此藥呈酸性,適用於血pH偏高的患者。這些藥物對慢性反覆發作的門體分流性腦病的療效較好,對重症肝炎所致的急性肝性昏迷無效。
  (二)口服或靜脈輸注以支鏈氨基酸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糾正氨基酸代謝的不平衡,對門體分流性腦病的療效較好。

四、其他對症治療
  (一)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 每日入液總量以不超過2500ml為宜。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入液量應加控制(一般約為尿量加1000ml),以免血液稀釋、血鈉過低而加重昏迷。及時糾正缺鉀和鹼中毒,缺鉀者補充氯化鉀,鹼中毒者可用精氨酸鹽酸鹽溶液靜脈滴注。
  (二)保護腦細胞功能 用冰帽降低顱內溫度,以減少能量消耗,保護腦細胞功能。
  (三)保持呼吸道通暢 深昏迷者,應作氣管切開給氧。
  (四)防治腦水腫 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甘露醇等脫水劑以防治腦水腫。
  (五)防治出血與休克 有出血傾向者,可靜脈滴注維生素K,或輸新鮮血。消化道大量失血者,要及時補充鮮血,糾正休克、缺氧和腎前性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