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病原為何?如何傳染?如何防疫?

        鼠疫是由耳山氏鼠疫球狀桿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這些病菌是利用生長在洞穴裡的沙鼠及鼷鼠當畜主,然後由蚤傳染給動物如山撥鼠、松鼠或袋鼠。上述動物得了鼠疫後,在由蚤作為媒體傳染給人類。

        鼠疫與鉤端螺旋體病完全無關,所以中國時報曾於一月二十一日刊登,鉤端螺旋體病疑為鼠疫是錯誤的觀念。況且屬意識我國第一類法定傳染病,無緣無故將愛犬的鉤端螺旋體病牽扯在一起,實在不妥。

        台灣文獻史中,引述台灣地區的鼠疫發生於光緒二十二年,鼠疫自廈門傳至台南安平,即行蔓延猖獗,為禍至慘,迄民國六年由餘燼未熄,從發生到絕跡,大約二十多年。

        齧齒類的症狀,呈急性經過,淋巴腺腫漲,肝顆粒壞死,脾充血腫大,胸腔內漿液滯留,身體各部充血,很快死亡。

        人類症狀可分為腺體鼠疫、肺鼠疫、皮膚鼠疫及敗血症四種。依其侵入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症狀及病變,最後均可轉變成敗血症型而死亡。

        預防鼠疫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民眾不可隨便進入動物的洞穴,不可接近有鼠疫的動物或屍體或蚤。噴射殺蟲劑殺死蚤類,對於生病或死亡的齧齒類,需特別隔離依傳染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