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萊姆病?如何傳播?診斷?預防?治療?牠的症狀為何?

        萊姆病真正病原是一種螺旋體狀的細菌—伯氏疏螺旋體菌,經由壁蝨咬到動物—鹿、馬、牛、狗和人類而加以傳播。被壁蝨叮咬而感染的最危險感染期是在五月到九月之間,這段其間的幼壁蝨比較活躍,秋天則稍緩,而冬天則感染機會最低。但是台灣高溫多濕四季如春,幾乎全年都有壁蝨的發現。

        萊姆病的症狀對於狗是很難界定的。一般症狀大都為發燒〈39.2℃—41.1℃〉、沒有食慾、在無外傷病例突然急性跛腳和關節痛。這些症狀會在一週內出現。而持續性跛腳、淋巴腺病變、絲球體性腎炎或心肌炎則會在稍後數周到數月發生。人類的症狀被壁蝨叮咬 3-32天內,出現小疹子〈30%人類不會出現〉,其他如蕁麻診、臉頰或眼下朝紅/眼瞼腫脹與眼白充血。伴隨發燒、頭痛、頸部僵硬、肌肉及關節疼痛、疲勞、喉嚨痛和扁桃腺腫脹等感冒症狀。

       診斷可以從臨床表現症狀和血液測試。早期治療利用盤尼西林、四環素、紅黴素—24小時候即可解除疼痛或跛腳症狀。慢性病例需要長期治療。

       民國87年上半年南投縣家畜防治所抽驗犬隻陽性率高達16.7%。台灣地區18縣市流行性病學調查,有4.6%感染率。其中嘉義市民雄、花蓮縣、宜蘭縣福山及南投縣山地村落盛行率超過10%。

        預防措施首要去除壁蝨,清除壁蝨盡量避免被叮咬,利用蚤不到噴劑做長效殺蟲及預防。若是狗兒身上有壁蝨,建議作血液檢查和各項治療。福德士萊姆病疫苗更能有效保護狗兒和人類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