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蛙」之所以稱為角蛙,是源於牠眼瞼上方2個突出的小角,那就是牠的註冊商標!人工飼養的角蛙 由於缺乏日曬 常常會有鈣質不足的情況 建議可以帶角蛙斜曬15分鐘 若上班沒時間帶您的寶貝寵物曬太陽 建議可以讓角蛙補充專用鈣粉 幫助補充鈣質避免水腫、癱軟無力、骨質疏鬆、癲癇、嘴巴上下顎無法閉合或消化不良等症狀,每個月餵1-2 挑選上盡量選擇含有D3的鈣粉 D3能幫助鈣快速吸收,每次飼料泡水後(或是活體沾濕後)適量的沾上鈣粉,讓角蛙直接吃進去。 

餵食方式(頻率) 常見的蛙種南美角蛙/蝴蝶/鐘角等等,夏天5cm以下幼蛙一週兩、三次,5cm以上一周一次,冬天時間要拉長一週一次或是兩周一次。 蛙的消化系統和我們不同,每天餵對蛙來說負擔太大,切記千萬不要因為蛙蛙很可愛就一直餵,只有撐死的蛙沒有餓死的蛙。 

野生角蛙的平均壽命約為15 年,但在人工飼育環境下時,可長達610 年甚至更長。南美角蛙為夜行性,在休息時眼瞼不會閉合。 在環境變得惡劣時,南美角蛙會進入夏眠,全身會被一層皮膚形成的厚膜包覆以鎖住體內的水分來維持正常呼吸。 在夏眠結束時,南美角蛙會利用前後腿將膜撐破。

保溫設備:室內環境大約保持24℃∼27℃,冬天使用加熱墊、保溫燈加溫,需注意溫度不得低於20度。 . 水:保持24小時乾淨水盆,角蛙不擅長游泳,深度不宜 太深,內部避免光滑弧面,使其能自由進出以防止溺斃 或缺水,避免全水域的飼養環境。而濕度則要維持在70%-80%。水要選擇乾淨的RO水或煮開放涼的水,礦泉水也行,但不可以用自來水。 

常見的投餵種類,包括了以朱文錦、蟋蟀或蚯蚓組成的活餌,而以諸如蝦仁、魚肉或肉塊等生餌投餵,只要在角蛙面前稍加擺動搖晃,亦有不錯的接受程度。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個體在攝食時往往會展現貪婪與粗暴的一面,因此最好能避免過於接近或以手捏取活餌直接投餵。角蛙並非用嘴巴喝水,而是靠腹部吸收水分,所以水位不用太高,蛙泡進水盆時水位低於蛙的嘴巴即可。 

有些人會發現自己的母角蛙好像也會發出叫聲,其實母蛙真的也會發出聲音,但那種其實是警告或受驚時所發出的聲音,並不是像公蛙求偶所發出的聲音。 

第一樣最緊要記住的是幼蛙和亞成體角蛙都很難分到公母的,因為大部份角蛙的性徵基本上要7cm+才會開始出現!公蛙會在前腳手指公上長出一塊黑色的婚姻墊(有時會因脫皮前後時顏色會變淺),使雄蛙能更有力抱住雌蛙以利交配。公蛙會在下巴位置凸出大鳴囊,並且在求偶期會發出叫聲,當你有超過一隻成體公角蛙的話你便可以有機會看到共鳴。

飼養環境:

  • 飼養角蛙最常見的有3種方法,但無論哪種環境都要定期更換介質及環境清潔:

方法1-黑土飼養法:利用潮濕黑土當作陸地,並放入水盆當做水源,與角蛙的原生環境較像,可提供其挖掘。

方法2-水苔飼養法:給予角蛙水苔當底材,保濕性佳,但容易滋生細菌,須定期頻繁更換。

方法3-生化棉飼養法:利用一層厚厚的生化棉當成陸地,水缸的另一半當成是其游泳的水域,生化棉的意義就像溪流水域中的礫石,提供培養出硝化菌以穩定水質。需要注意的是生化棉需確實做出乾燥區且小心磨傷,若太薄水分滲入會造成角蛙依舊在高濕度的環境。

  • 換水頻率:若是有過濾系統的話,可以1-2週換水一次;若是無過濾系統可以視餵食殘餌及排泄量約2-3天左右換水。切記水源若是自來水需經過曝氣,以避免水中氯氣傷害到角蛙皮膚。

角蛙冬眠是自然習性,尤其你有給牠土,更容易誘發冬眠。有冬眠的角蛙壽命會比較長。 你這次弄醒後,必須等牠先大便,並且不再餵食,才能再讓牠睡。

在餵食完角蛙的隔天,角蛙牠會吸收較大量的水分 進入腹腔,讓腹部看起來比平常脹大一些。 此時只需要確保飼養環境中有足夠深的水盆和足量的水 ,就不用太擔心了。 如果你還是擔心角蛙沒有吸夠足量的水,可以將牠放到水 盆中,讓蛙自己選擇是否泡水。 

蛙類雖然有肺,但肺的結構簡單,僅是兩個薄壁囊狀結構,氣體交換的效率不高,因此必須另藉皮膚及口腔黏膜進行氣體交換。 皮膚為了幫助呼吸,真皮層內有大量的多細胞黏液腺,並不斷的分泌黏液,讓皮膚經常保持濕潤狀態。 但皮膚裸露僅有輕微的角質化,無法有效地阻止水分蒸發,因此為了減少蒸發,蛙類成為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 

角蛙只要想睡,不管身處任何環境都會睡著, 通常角蛙睡前會形成一層厚膜包覆自己的身體,主要是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此時身上慢慢出現一層亮面乾硬的皮,與一般要脫皮時那種亮面濕滑的膜不一樣,很容易分別。

角蛙(Pacman Frog)是受歡迎的寵物蛙類,雖然牠們通常較為耐養,但仍然會罹患一些常見的疾病。飼主需注意早期症狀,以確保及時治療。以下是角蛙常見的疾病及其原因與處理方法:

1. 皮膚感染

  • 症狀: 皮膚顏色異常、出現潰瘍、紅腫或白色斑點,甚至脫皮不完全。
  • 原因: 由於角蛙需要生活在潮濕環境中,過於潮濕或不潔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或真菌,導致感染。
  • 處理方法: 應保持飼養環境清潔並確保適當的濕度。感染初期可使用兩棲類專用的抗真菌或抗細菌藥物進行治療,並諮詢獸醫的建議。

2. 水腫症(Bloat)

  • 症狀: 角蛙的身體異常腫脹,看起來像充滿液體。
  • 原因: 水腫症通常與角蛙的體液平衡失調有關,可能是由於腎臟功能不良或感染導致體內液體無法正常排出。
  • 處理方法: 如果發現角蛙出現水腫,應立即帶牠就診。水腫的病因較為複雜,可能需要通過抽液或藥物治療,且飼養環境應保持良好以減少壓力。

3. 維生素A缺乏症

  • 症狀: 食慾減退、皮膚變粗糙、眼睛腫脹甚至失明。
  • 原因: 飼料缺乏多樣性,特別是缺少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會導致角蛙的營養不良。
  • 處理方法: 飼養時應提供多樣化的飲食,包括富含維生素的昆蟲,或使用爬蟲類補充劑為食物添加必要的維生素。發現症狀時應立即改善飲食並求助專業獸醫。

4. 口腔炎(Mouth Rot)

  • 症狀: 角蛙的嘴巴周圍或內部出現紅腫、潰爛,食慾不振。
  • 原因: 口腔炎通常是由於傷口感染細菌所引起的,可能與不當餵食或飼養環境有關。
  • 處理方法: 及時清潔蛙的口腔並進行抗菌治療,飼養環境要保持乾淨衛生,避免讓蛙受傷。

5. 蛙瘟(Chytridiomycosis)

  • 症狀: 皮膚增厚、脫皮不正常、活動力下降、食慾不振。
  • 原因: 這是一種由壺菌引發的真菌感染,對兩棲類非常致命,容易在潮濕環境中傳播。
  • 處理方法: 蛙瘟難以治療,需要立即隔離感染的角蛙,並用專門的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飼養環境必須徹底消毒。

6. 寄生蟲感染

  • 症狀: 角蛙體重下降、腹瀉、食慾不振。
  • 原因: 內部或外部寄生蟲感染,常見於不潔的食物或環境中。
  • 處理方法: 通過糞便檢查確認寄生蟲感染,然後使用適當的驅蟲藥治療。日常餵食應選擇可靠來源的食物,保持飼養環境清潔。

7. 代謝性骨骼疾病 (MBD)

  • 症狀:
    • 骨骼變形或變軟,導致角蛙無法正常移動。
    • 四肢無力、骨折、癱瘓或無法跳躍。
    • 食慾不振、活動力下降,甚至死亡。
  • 原因:
    • 缺乏鈣質或鈣磷比例失衡。
    • 缺乏維生素D3,導致無法吸收鈣質。
    • 日常餵食單一種類的食物,特別是鈣含量不足或含磷過多的食物(例如只有蟋蟀或蜚蠊,沒有添加鈣質)。
    • 缺少適當的紫外線照射(UVB),影響維生素D3的合成,從而影響鈣質吸收。
  • 治療方法:
    • 及時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3。可以給角蛙食物中添加鈣質補充劑,並選擇專為爬蟲類和兩棲類設計的營養補充品。
    • 提供UVB燈照射,特別是如果飼養環境缺乏自然陽光。這有助於角蛙自身合成維生素D3,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 嚴重情況下應立即就醫,可能需要使用鈣質注射或其他醫療干預。
        預防方法:
              (1)均衡飲食:飼養角蛙時,應提供多種昆蟲食物,例如蟋蟀、杜比亞蟑螂、麵包蟲等,並搭配鈣
                                      粉和維生素補充劑,以確保營養均衡。

              (2)定期使用UVB燈:如果角蛙長期生活在室內,缺乏日照,應提供UVB燈來幫助維生素D3的合
                                                  成,促進鈣質的吸收。

              (3)維持適當的環境濕度和溫度:角蛙需要生活在相對穩定的濕潤環境中,濕度過低或過高都可能
                                                                       導致健康問題。

8. 維生素缺乏症

  • 症狀:
    • 食慾不振,活動量減少,生長遲緩。
    • 眼睛腫脹、皮膚粗糙。
    • 體重下降、抵抗力減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 原因:
    • 飲食單一,缺乏必要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D3和E等。
    • 未有適當使用營養補充劑。
  • 治療方法:
    • 改善角蛙的飲食結構,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如提供含有不同營養的昆蟲並進行營養粉的補充。
    • 定期在食物上撒上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 諮詢獸醫,給角蛙進行必要的維生素補充治療。

9. 肥胖

  • 症狀:
    • 角蛙體型過於肥胖,行動遲緩,活動力下降。
    • 呼吸困難,食慾異常增加或減少。
  • 原因:
    • 過度餵食高脂肪食物,如餵食過量的蜥蜴或小型哺乳動物。
    • 缺乏運動或棲息環境狹小,導致角蛙無法正常活動消耗能量。
  • 治療方法:
    • 控制飲食量,減少高脂肪食物的餵食頻率。
    • 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鼓勵角蛙多活動。
    • 調整餵食時間和餵食量,避免過度餵食。

10. 腎臟疾病(與代謝失調有關)

  • 症狀:
    • 排尿困難、水腫(如身體出現異常腫脹),尤其是腹部。
    • 角蛙活動遲緩,食慾下降,甚至完全拒絕進食。
  • 原因:
    • 長期營養不均衡,特別是高蛋白飲食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
    • 長期缺乏水分,環境過於乾燥。
  • 治療方法:
    • 飼養環境要保持適當的濕度,提供清潔的飲水以保持角蛙的水分平衡。
    • 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比例,提供均衡的營養。
    • 出現症狀時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惡化。